上一篇: 我国间质性肺疾病规范化诊疗仍存在诸多挑战 下一篇: T细胞免疫疗法能缓解自体免疫疾病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临床
“社恐”新药再启临床试验,什么样的社恐需要治疗?
2022-09-16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9622
0
对很多人而言,“社恐”似乎并不陌生。一位脱口秀演员曾这样调侃“社恐”的感觉:如果被一只老虎咬了,自己肯定不会求救,“因为如果没有人救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是一旦有人来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这个段子精准戳中了“社恐”人的痛点——害怕与人寒暄,对社交感到紧张和排斥。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 刘琦

对很多人而言,“社恐”似乎并不陌生。一位脱口秀演员曾这样调侃“社恐”的感觉:如果被一只老虎咬了,自己肯定不会求救,“因为如果没有人救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是一旦有人来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这个段子精准戳中了“社恐”人的痛点——害怕与人寒暄,对社交感到紧张和排斥。

近日,一款名为PH94B鼻用喷雾剂进入三期临床研究,引发普遍关注。这款药物用于治疗社交恐惧症,在今年初首次落地中国临床试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刘琦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称:“社交恐惧又叫社交焦虑障碍,是精神障碍的一种。人们往往认为精神疾病是由心理原因产生,或者将患病归因于生活压力、个性问题、原生家庭问题等,对精神疾病进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解释。” 其实,所有精神障碍尤其是社交恐惧症这些归为焦虑障碍的疾病,更多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大脑尤其是杏仁核为核心的恐惧和焦虑的神经环路上,有明显活性异常,才会在人体表现出外在的、恐惧的反应。

刘琦表示,新药物的研发会针对这些恐惧的神经环路异常展开。例如,PH94B是GABAa受体调节剂,也就是提高大脑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活性,使得异常活跃的恐惧和焦虑神经环路的活性下降到正常水平,使其不过度兴奋。由此,人的恐惧感会下降、外在的恐惧表现也会消失。刘琦进一步解释称,口服药到达大脑需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过鼻用喷雾剂可以使药物直接从鼻腔静脉丛进入大脑,“从用药途径来说,后者能更加直接地作用于颅内”。

“社交恐惧症患者主要焦虑的处境为社交场合说话、做事,或者被人注视。”刘琦指出。若他们被人注视或注意,内心会产生尴尬、担心自己表现不佳、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的感觉。在生理反应方面,患者会有心慌、窒息、口干、出汗、头晕等表现。目前,“社恐”概念已经变得更加泛化,但在医学诊断方面实际有着相对严格的标准:一是具有相关症状,包括个体在社交场合时焦虑紧张,并随之产生回避行为;二是这些症状持续数月;三是这种行为模式严重影响个人的社会功能,包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或给个人造成巨大的心理痛苦。若达到上述三个标准,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刘琦对记者说,从心理治疗方面来说,会采取系统性脱敏法。医生帮助并引导患者学习身体放松和精神放松的技能。比如,若患者害怕当众讲话,医生就会引导患者先从心理压力较小的公共场景开始,运用身体放松和精神放松技能来应对,适应之后再引导患者应对更高等级场景的心理压力,实现逐级暴露下的系统脱敏。

不过,相对来说,正规心理治疗的可及性较低、耗时较长,还需要患者自身做很多准备。刘琦指出,相比较来说,药物治疗起效较快、使用方便,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第一,针对焦虑核心症状,采用SSRIs类抗抑郁药物,从机制上降低脑内神经环路的活性,全面改善社交恐惧的发作频率、强度,以及回避行为,但这类药物起效相对慢,需要几周时间才起效,也会有一些胃肠道不良反应。第二,短效治疗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等,与新的试验药有着类似机制,就像止疼药一样,20分钟或半个小时就能起效,随时随用即可,但不能预防下一次的发作,因此两种药物可以结合使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也可以联合使用,以便快速起效,提高疗效,防止复发。

“然而,人们对用药普遍顾虑较多,会担心用药损害大脑、对药物产生依赖、停药后加重病情等,使得药物治疗踌躇不前。” 刘琦称。事实上,这个疾病多数情况很容易治好,尤其是急性发作或有明显诱因的部分患者。医生应当积极与患者交流,权衡各类治疗方法的风险和获益,找到真正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磊

责编:赵子莹

主编:吴戈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