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举行发布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表示:国家心脑血管疾病中心作为心血管领域的国家队,我们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第一个方面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全国疾病防治能力的整体水平提升,一是区域医疗中心,比如像阜外医院在云南、河南,这既是我们国家中部大省,还有西南边区建了区域医学中心,以强化省级骨干力量。第二是推进专病医联体的工作,提高市县级的专科诊疗水平,促进技术的规范化。第三是强化医疗质量的能力控制,推进同质化的服务。我国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过去十年当中治疗的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升。比如像房颤的射频消溶手术、冠脉支架植入手术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应该讲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且还在持续向好。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加强基层人员的高血压管控能力建设,探索建立防控的新模式,包括对基层慢病人员实现高血压线上线下培训及考试,搭建统一的质控平台,持续开展三高共管,改善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在过去五年当中,我们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市40多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的180多万医护人员高血压的规范培训工作。第三个方面是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包括建立基于权威媒体发布的健康科普知识数据库,普及个体化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促进主动健康观念的形成,倡导大医生讲科普的理念。比如“阜外说心脏”,年直播量超过了100余场,观看和阅读量超过了两千万人,为大众提供科学、靠谱、有温度的知识,坚守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第四个方面是积累汇聚疾病流行数据和干预的证据,建成国家防控咨询平台,包括连续18年发布了《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持续监测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探索和推广可及经济效果显著的个体化防治方案,建立了全国260多个县区的危险因素监测网和400多个县区的发病监测网,全面掌握了心血管疾病风险和负担的地域差异、人群异质性和发展趋势,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循证决策和精准施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表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确实存在,抛开一些猝死的个案不谈,我们在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首次发病的年龄有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比如在饮食方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多吃水果、奶类、谷物类、豆类,以及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近些年来我国居民膳食中新鲜水果、蔬菜和奶类确实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全谷物和豆类的比例却在持续下降,而脂肪摄入和供能占比不断上升。简而言之就是粗粮吃得越来越少,油脂吃得越来越多。再比如,在运动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周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球类运动、游泳、骑车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我国居民中主动运动锻炼整体不足。同时,工作相关的体力活动水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久坐的比例变得越来越高。此外,年轻人还面临心理压力和睡眠不足的问题。对于他们而言,培养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定期接受规范化的体检,都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表示,心血管疾病防治技术的进步,大概是两方面,首先从诊疗方面讲,目前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心脏中心,在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成功率和治疗效果方面,都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一些治疗的关键技术的疗效,高精尖的医疗仪器设备的研发,在过去十几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大家熟悉的冠状动脉支架、新材料的瓣膜、人工心脏,这些大部分都实现了国产替代。其中,我们国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技术参数和应用效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再比如,我们国家首创的超声引导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被推广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我国高水平医疗服务也越来越普及到基层。从预防的层面上讲,早年间我们国家的老一辈专家从医院走进社区,比如当年我的前辈老师们走进首钢基层,把防控的重心下移,建立了高血压群防群治的“首钢模式”,得到了WHO的认可和在全球发展中国家推广。三代人接续立足大庆社区,关口前移,建立围绕生活方式干预的“大庆模式”,成功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并延长寿命。这些都为我国慢病的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国际相比,我们仍然看到我们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还有待继续提高,比如全面认识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发现疾病干预的靶点,以及科学地展开健康促进。在过去群防群治的基层模式基础上,现在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比如5G,还有人工智能,进而创造和推进基于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新的慢病防控新模式。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还是处在国际的第一梯队,所以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在这个方面持续发力,推进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