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决定明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2021年3月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两会健识 | 解读医养康养新风向,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信号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展望已经到来的2021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的工作规划。健康界注意到,“医养康养”一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新的内容,带来新的风向。“医养康养”的提出,将给行业带来哪些风向标?对此健康界独家采访美国国家医学院国际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毕胜,进行解读。

要结合更要融合

励建安告诉健康界,“医养康养”的概念相对于“医养”“康养”更大。

“中国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老年的社会。”毕胜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失能失智老人大概在4000万~5000万之间。作为我国的特殊群体,失能失智群体的养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推进失能失智失独群体的医养结合工作势在必行。

医养结合不是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而是指从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出发,通过将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有机整合,“医”是基础,“养”是核心,同时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贯穿起来。然而现实情况是,“失能老人的康复服务,比医疗服务还要紧缺。”在毕胜看来,康复是大健康的枢纽,是大健康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从现状来看,不管是医养还是康养都没有得到好的结合。励建安提到,“医疗和养老工作在社会投入中还是以盈利为目的,即便是公立医院也以实现结余为目的。”

比起结合,励建安更主张的是医养康养的融合,“医疗机构不能只因为经济利益相互结合,应该在消除经济屏障后,为了健康而融合在一起。”励建安提到,如果医养康养要融合在一起,医疗机构的相关考核指标就要改变,以老年群体的健康为导向。

给付标准是关键

根据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8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诊疗人次整体呈增长态势,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数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0.2%和22.5%。预计未来十年,诊疗人次将以超过历史水平的速度增长。一面是老龄化社会下,人们对康复需求的扩张;另一面是越来越多的患者渴望更好的就医体验和质量。毕胜提到,“从市场角度讲,消费群体对康复的需求依然十分强劲。”

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医养康养结合后,励建安预测市场将会受到进一步刺激。

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提到,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在毕胜看来,这无疑给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大力发展包括长期护理险在内的慢病险种,以及针对老年群体设计的各种险种。毕胜相信,之后各大保险公司会在这些险种上积极布局。

励建安提到,给付标准是行业发展关键。“目前医养康养的收费体系涉及很多部门,国家层面应该出台协调机制,把经济补偿、社会资本的投入以及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协调到一块。”


两会医声 | 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代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在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健康需求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应大力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公共卫生服务。

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质量,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乡村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建议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既要从中央层面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也要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三农”的要求,督促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稳定、长期的投入保障增长机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继续深化,农村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减少,以及进一步向中心城镇集中。要顺应趋势,不断优化乡镇卫生院布局,重点支持区县规划建设二级乙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同时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探索医共体内“人员、财务、资产、药品、业务、绩效”等统筹管理使用,深化编制、人事、绩效评价等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


两会健识 |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医保工作要这么干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成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医疗服务的“买单方”,医保基金的支持必不可少。那么,报告中关于医保都有哪些内容?具体又该如何理解?健康界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为您进行解读。

报告中关于医保的内容有五大项:一是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30元;二是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三是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四是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五是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陈秋霖认为,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较大压力,中国也不例外。“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报告仍提出将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再增加30元,显示了国家对居民健康、民生保障方面的重视。”

他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下,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国家不断减轻企业负担,医保基金缴纳的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因此,医保基金使用必须在存量基础上提高效率。

而报告提出的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便是提升效率的表现之一。众所周知,提高医保基金的统筹水平不仅可以推动社会保障的公平性,还可以扩大基金池子,增强风险分担能力。“之前虽发布了医保基金市级统筹的政策,但很多地方都没有真正落实。”陈秋霖对健康界表示,此次是几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强调医保工作要往省级统筹,未来有望出台更多配套政策,提升基本医保的统筹级别,并切实推动落地。

此外,报告提出的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也是提升医保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种形式与层级的带量采购不断推进,去除了中间环节与不合理的成本,降低医疗成本与费用,有效提升了医保基金的效率与可持续性。”陈秋霖说。

未来医保工作将更强调公平性,是朱铭来读完报告后的第一感受。“医保工作公平性最理想化的体现是做到同人同待遇,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做到同人同待遇,但是至少是缩小待遇之间的差距。”

报告提到,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在朱铭来看来,这意味着未来为了便于结算,各地待遇水平要被逐渐拉平。

“过去异地结算工作主要围绕住院费用等方面展开,目前仍有部分地区门诊没有建立供给保障制度。”朱铭来认为,只有门诊共济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做开,才可以谈得上门诊就医的异地跨省。

药品集采过程中,有些药品可能由于定价、利润较低而变得短缺;罕见病也会由于用量少而变得短缺,从而导致老百姓用药受限。“所以报告提出要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保障厂家有效供给。”赵衡指出,之前国家已出现了一些举措,建立了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相信2021年会有更多相关政策出台。


两会医声 | 政协委员敖虎山:10亿人仍需普及心肺复苏,呼吁设立国家急救日
 

三年前“普及AED急救设备”这个话题曾在两会代表委员通道上热议,三年后取得了哪些进展?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在“委员通道”中表示,在广大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AED公众场所配置取得了非常喜人的进步。

敖虎山介绍,2018年以前,以深圳为例,他们只有500台AD配置,三年后已经配置了5000台,而且抢救成功了23例病人,23个家庭。未来一年到10年达到每10万人300台国际标准的配置。杭州以立法的形式在公共场所配置了AED,环保部每一个楼层配AED,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AED公众场所全覆盖,北京市地铁最近配置了100多台AED。

普及心肺复苏和AED配置正在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阜外医院统计,我国有3.3亿心血管病人每4个人里就有一个心血管病人,猝死的威胁不断增加,我国每分钟有1~2个人出现院外心跳骤停,那么心肺复苏的黄金抢救窗口时间只有4~6分钟,超过4~6分钟,大脑不可逆死亡,抢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现在猝死的人越来越年轻,最近一中学11岁的中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发生心脏骤停,身边没有人会心肺复苏,最终失去幼小生命。教育部最近已经发文,心肺复苏纳入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

心跳骤停以后,第一目击证者是最关键的救援力量,第一步的学习非常关键。5年来,心肺复苏普及公益团队累计培训了将近100多万人。虽然5年过去我们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不到1%,发达国家数字是60%,我们仍然有10亿人需要普及心肺复苏。它不单是一个急救技术,它也确实代表了我们国家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责任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敖虎山再次借用委员通道呼吁,全面要学习心肺复苏技术。政府要出台政策和立法,促进AED配置。敖虎山也呼吁把1月20号120设立为国家急救日。形成我为人人,互助互救的意识,提升全民的应急响应能力。


一图了解医药卫生界的两会代表委员都有谁?
 

今天,中国将进入”两会时间“,世界瞩目。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将开幕。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委员齐聚,共同为新一年及”十四五“的发展建言献策,一起来看看今年医药卫生界的相会代表委员都有谁?

一图了解医药卫生界的两会代表委员都有谁?

一图了解医药卫生界的两会代表委员都有谁?

一图了解医药卫生界的两会代表委员都有谁?

一图了解医药卫生界的两会代表委员都有谁?


部分药品滞后于临床规范,关于“药品集采”代表委员们提出这些建议
 

“近两年,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国家组织的前三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集采所涉及的112个品种,中选产品的平均降价达54%。截至2020年,实际采购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节约费用超过1000亿元。”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这组数据。

2018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定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强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由此拉开了药品集中采购的序幕。

今天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021全国两会正式开启,“药品集采"医药卫生界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关于“药品集采",他们带来了哪些提案议案?

全国政协委员张国刚:“集采”要与临床指南衔接,品种须及时更新迭代

“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但还需更加优化。”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集采药品的选择应结合最新的临床诊疗规范,让老百姓既用得起药,又能及时用药,还能用得到好药。

部分药品滞后于临床规范,关于“药品集采”代表委员们提出这些建议

然而,张国刚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医疗机构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执行过程中发现集采品种与临床指南脱节、集采品种产量不足、厂家停产已挂网包装规格等,导致临床缺药,民众不能及时用到最合适的药。

“医学是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学科,基于既往临床用药选择集采品种,导致国家集采部分药品滞后于临床诊疗规范。”张国刚以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品为例,国家集采中选品种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片,但此两药因耐药率高,已不再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而是作为耐药乙肝病毒的联合治疗,临床适用人群有限。

为优化国家集中采购药品药事管理,张国刚建议,国家集采药品的选择应结合最新的临床诊疗规范,并广泛征集临床一线的医师和药师的建议,保障集采中选品种为临床所用药物。同时,将集采中选药品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制定用药指南,促进临床诊疗的规范和合理用药,让更多患者获益。此外,要全面评估国家集采药品的生产企业的生产力和供应力,解决药品间断性短缺导致患者无法用药的问题。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药师协助制定给药方案,进行处方/医嘱审核,对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监测和评估,保障药品临床安全、合理应用。”张国刚还表示,药师通过多种形式向医师、患者进行政策和药品知识的宣讲,建议适当增加药师服务相关收费费用,增强药师队伍的稳定性。

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对高等级抗生素进行有条件带量采购

“抗生素作为特殊的药品,其使用与耐药产生、患者治疗的特殊性等密切相关等因素,抗生素带量采购政策应当合理化、科学化,特别是对高等级抗生素应该做到有条件的带量采购,调整至合适的带量比例。”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部分药品滞后于临床规范,关于“药品集采”代表委员们提出这些建议

朱同玉介绍,自2018年开始的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截止2020年前三批实际采购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节约费用超过1000亿元,抗生素集采也在一些省市试水。

但是朱同玉发现,我国耐药形势严峻,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主导的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噻肟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居高不下,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高达55.8%及45%,ESBL发生率高达5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从2005年-2018年呈逐年增加趋势。

在2020年4月的某省的抗菌药物集中采购中标结果显示,某高等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低于10元中标,价格较前下降90%,但在执行后6个月的用药监测中发现,此抗菌素使用累计日平均剂量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并大量在乡镇一级卫生院使用。

朱同玉表示,“以此省的抗生素带量采购执行效果看,无限制条件的高等级抗生素进行低价带量后并未实现减少使用或者合理使用的效果,反而促使了抗生素的滥用。”

为提高临床重症感染患者救治率,进一步遏制耐药的发生。朱同玉建议,降低集中采购比例,建议将集采比例降至应至30-40%水平。同时,对应用医院分层:区别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合理带量比例。对应用学科分层: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血液科、儿科等感染患者集中科室应合理制定带量比例。

全国人大代表肖伟:制定中药创新药的专项集中带量采购政策

“结合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实际,建立符合中药复杂特点和独特属性的集中带量采购管理模式,制定“分类+通用名”的集中带量采购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肖伟表示。

部分药品滞后于临床规范,关于“药品集采”代表委员们提出这些建议

肖伟介绍,目前,大多数中成药价格执行的仍然是2009年之前的政府定价,至今已经10年有余。十多年来,中药原药材价格已翻了几十倍,有的药材甚至翻了上百倍,能源、人工费用亦大幅上升,加之企业不断升级改造,生产成本成倍提高。加上各省各地不断招标比价采购,中成药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甚至成本价格倒挂,很多老百姓常用的品质高的中成药已经不再生产。

肖伟建议,建议在集中采购过程中,研究制定科学的药品成本价格评估体系,设定合理的集采比价的价格底线,保证中成药的产品品质。

肖伟表示,以功效成分为核心,从原料到生产全过程采用指纹图谱等综合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先进制造生产的中成药。按照国家新药研究规范,对传统的中成药通过有效成分分析、工艺改革、质量标准提升、并得到上市许可的改良型制剂;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要求,主动开展上市药品有效和安全性循证医学再评价研究的中成药。

“在制定集中带量采购规则时,设定质量层级标准,将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中成药,区别于传统工艺和技术生产的中成药,进行分组评判和比价,给予优质优价,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肖伟表示,对于用于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疑难疾病救治的中成药,制定专门的遴选标准和集中带量采购议价规则给予保护,以通用名单独招标。


两会今日看点:政协会议开幕!政协发言人回应中国疫苗安全质疑
 

3月3日电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宣布,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下午闭幕。

以网络视频方式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与中外记者隔空交流,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回答了中外记者12个问题。

(两会)(2)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这是主会场

延续去年经验:缩短会期、精简文件、线下线上结合

按照大会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本次新闻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的形式举行。发布会主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分会场设在梅地亚中心。

尽管是“云会面”,中外记者的热情不减。近百名记者早早到达分会场,摄像机、相机、手机等设备轮番上阵,将发布会情况实时向世界各地播报。

今年政协大会的会期压缩至6天半,一方面总结了去年会议的经验,一方面考虑到疫情防控的要求。“去年压减了不少工作人员,精简了文件,线下线上相结合,大会开得很成功,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郭卫民介绍。

郭卫民表示,今年大会将进一步完善有关做法,在强化时间观念、优化流程设计的基础上努力增强效率,提高质量。今后,还将进一步总结梳理创新举措和有效做法,把好经验、好作风延续下去,确保会议风清气正、务实高效。

延续去年做法,今年大会的部分发言和媒体采访仍借助网络视频方式。郭卫民介绍,本次大会期间,将安排开幕会、闭幕会以及两次大会发言,其中一次大会发言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安排3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此外,各委员驻地都设立了网络视频采访间。

(两会)(3)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这是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主会场回答记者提问。

协商议政新气象:视频调研、远程讨论、履职平台渠道更丰富

去年政协大会延期举行,两次大会之间的工作周期缩短,一些线下活动也因疫情防控没有举行。协商议政如何展现新气象?

郭卫民列举了一串数字:全年举办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重要协商议政活动23次,组织视察考察调研80项,报送各类政协信息7500多篇,委员提案5900多件。

协商议政的主题既有“十四五”规划制定、决战脱贫攻坚等重大决策部署,也有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等社会民生热点问题。“提案办理工作力度加大了,质量也有了提高,有很多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郭卫民说。

郭卫民介绍,现在重要的协商议政活动都会邀请政府部门有关主管负责同志一起参加、一起深入交流,政协的履职平台渠道更加丰富,协商议政的成效也更加显著。

他还介绍,这一年,全国政协广泛开展视频调研和远程讨论,以前是“点对点”,现在是“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开展联动协商,工作的实效性、互动性明显增强,充分释放了专门协商机构的潜能和效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国政协弘扬好传统,搭建新平台,组织引导委员开展读书活动。“对于提升自身修养,提高履职能力,营造‘书香政协’的氛围,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很有意义。”郭卫民说。

(两会)(4)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这是分会场

意见建议转化为政策举措:脱贫攻坚、营商环境、信息保护

从国家战略到民生点滴,34个界别的2100多名政协委员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履职尽责,对于有关政策的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卫民介绍,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每年都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协商议政的重点,通过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实地和视频调研、提交和督办提案等多种方式,围绕脱贫攻坚中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协商议政。

“我们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转化为政策举措,为助力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郭卫民说,今年,全国政协还将组织开展专题协商和视察调研,努力解决好防止返贫的问题,助力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有效实施。

还有经济形势、营商环境问题,政协委员经常就此讨论研究。郭卫民说,1月,全国政协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召开了今年的首场双周协商座谈会,政协领导、有关委员、专家和中小微企业代表,与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研讨、议政协商。

政协委员们不仅关心“大事”,也关心群众的“贴身事”。

比如公众关注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郭卫民介绍,去年全国政协专门召开“加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召开“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科技伦理与法律问题”双周协商座谈会。

“政协委员中有一些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也参加了相关议题的讨论,也表示要加强行业自律,处理好服务和管理的关系,严格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保障好用户的合法权益。”郭卫民说。

此外,围绕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智能化时代,许多政协委员提出提案。郭卫民介绍,全国政协就人口老龄化问题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邀请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协商、交流讨论。今年,全国政协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列入重点协商计划,将组织政协委员深入研究探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征。”郭卫民说。

(两会)(5)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这是分会场

朋友圈不断扩大:疫苗援助、冬奥筹办、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截至2月底,中国已累计接种疫苗5200多万剂次——发布会上,郭卫民公布了这一数据。他还介绍,截至2月底,中国向69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向28个国家出口疫苗,这个数量仍在增加。

“有人质疑中国是想利用疫苗出口来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这种说法是十分狭隘的。”郭卫民指出,中国开展疫苗国际合作是为了帮助国际社会共同战胜疫情、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一段时期以来,个别反华政客对中国大肆抹黑,产生了消极影响。郭卫民介绍,不少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发声,阐释中国立场,驳斥错误言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国政协将进一步发挥政协组织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在回应有关北京冬奥会的问题时,郭卫民说,目前所有竞赛场馆已全部完工,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入了全力冲刺的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将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冬奥会筹办,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赛前的各项筹办工作能够全面就绪。

“个别外国政客将体育运动政治化,企图干扰破坏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行,这些做法有违《奥林匹克宪章》精神。这样的举动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是徒劳的,也是注定不会得逞的。”郭卫民说。

在回答有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提问时,郭卫民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参观访问,同时我们也加强对外交流、加强对外合作,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感度也会不断提升。

“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和合作,不断地扩大我们的‘朋友圈’。”郭卫民说。


两会预热|人大代表蔡卫平:疫情防控应加强公民信息保护
 

健康码、行程轨迹、人脸识别,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科技手段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公开应更加规范。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医师蔡卫平建议,疫情防控中应加强公民信息保护。

隐私泄露影响疫情防控

在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以后,我国采取对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以及与其接触的人群进行隔离的策略来防止新冠肺炎病毒扩散。为了尽早并且最大限度地发现上述人群,各地都对采集到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公开。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各种公共场所也在大量检查健康码、身份证、行程轨迹信息,甚至人脸识别。各个部门在调查、收集、统计以及公开发布疫情信息的过程中,必然涉及敏感的公民个人信息,甚至是隐私信息。

蔡卫平注意到,个人信息公开后依托社交媒体迅速传播,甚至引发了一些网络暴力。“相关部门对个人信息保护存在明显漏洞。”蔡卫平说,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会引发群众质疑流调信息安全性、合法性,也造成被调查人员一定程度的疑虑。“很多人担心的不仅是感染上新冠病毒,更是恐惧不幸上了流调被公开,导致其本人和亲友受到的网络攻击。”他认为,如果群众因为担心隐私泄露而不愿意配合流调,将会影响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这些信息检查和收集如果不加以规范,个人隐私保护无从谈起。”蔡卫平表示,如何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如何在调查、收集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处理好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就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对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对公民隐私的保护,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和标准操作流程,需要从机制上加以保障。

严控公共场所采集个人信息

蔡卫平建议,应合法采集、公开个人信息。对于传染病的调查,《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仅授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其他机构或组织需要配合上述机构采集相关信息必须获得委托权,否则无权采集。针对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个人信息公开不得违反《网络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五款的规定。根据《民法典》规定,行踪信息属于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查验个人行踪信息后只需显示不同颜色码以供识别,不应显示14天内到达或途经的地区。

同时,严格管控在公共场所采集个人信息。商业性机构不应当自行采集个人信息,而是通过查验当地政府的健康码即可,不应当要求进入者填写纸质个人信息。如有监控,应当明确在显眼处告知。公共场所采集到的个人信息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保存和使用。

统一流调采集数据和信息公开模式

蔡卫平建议,全国统一流调采集数据和信息公开模式。流调数据按照有限采集、不歧视、简便的原则。所有数据仅限于有助于疫情防控需要,不能无限采集。建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一个全国统一的流调数据采集表,以最简便的方式采集,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和被采集人照成的不便。针对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信息公开不能有指向一个已识别或可识别的自然人的信息;也不能有地域、性别、民族、职业的具体描述,减少相应的歧视。建议全国统一信息公开模版,各地发布的信息基本一致。

同时,合理使用涉疫个人信息。涉疫信息仅限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用于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以及其他防控工作,不得滥用。

对参与疫情信息采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开展相关法律和规章的学习教育,签署保密协议,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如发生泄密事件应对相关个人进行严厉处罚。有关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被侵犯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民事诉讼。

此外,要严惩网络暴力。还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增加因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收集到的自然人隐私和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处罚条款。


近三年全国两会的七个医药“热词”
 

医卫界特别梳理盘点了近三年以来医疗、医药领域热点议题。

疫苗:2021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提到疫苗研发

3月3日下午3点,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郭卫民指出。

“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把疫苗研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有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力量开展疫苗研发。中国始终把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第一位。有关部门制定了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技术指导原则、上市申请和附条件批准的技术标准,这些标准与世卫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基本是一致的”。

早在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明确提出,要强化疫苗全程监管,对违法者要严惩不贷,对失职渎职者要严肃查办,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促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了疫苗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提出按照公共卫生重大安全事件反应响应机制,全力以赴、特事特办,加快新冠病毒疫苗III期临床试验。

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认为应规范整合行业,树立国产疫苗信心。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疫情,进一步出台应急预案和措施,对重点人群和疾病建立长期的预防机制。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局长于鲁明建议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9-14岁女孩免费接种),努力将宫颈癌疾病对我国女性的威胁降到最低。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建议建立健全疫苗储备制度体系;加强疫苗产业体系顶层设计以及资金支持。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建议利用物联网保障疫苗安全保证疫苗的所有信息可显示、可追溯。

405.jpg

公共卫生建设:2020年公卫相关提案超506件

2020年两会报告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包括疾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全国人大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案506件,其中最多的就是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的议案,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些提案主要涉及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立法;建设完善的防疫信息网络和“平战结合”的防控体系;增强各级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应急能力等方面。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提到,大疫之后应痛定思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建议建立“平战结合”防控救治体系,在全国各大城市尤其在千万级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布局国家应急医学或者是战略储备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建议加强完善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包括疫情、灾情的社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医药创新:保证“做出好药”的激励机制

在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多方保障下,医药创新迎来风口,“医药创新”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军事科学院院士陈薇建议,建设我国生物安全科学和产业创新中心,保证“做出好药,能挣钱”的机制存在,激励企业创新。

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镜人提到,创新药和传统中药创新应双管齐下。

齐鲁制药总裁李燕建议完善鼓励供应链上游能力的建设,医药创新应提高到国家战略位置。

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认为,应给研发“创新药”特定税收优惠。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建议采取平行审批、线上核查同步进行等措施,进一步加快国产创新药的审评审批速度。

华海药业董事长陈保华建议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制度。

互联网+医疗:医疗健康平台如雨后春笋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的远程问诊、复诊送药、远程治疗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极大支持,“互联网+医疗”成为热词。

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建议加快智慧医院建设的建议,帮助医务人员“技术性减负”,实现患者精细化管理,弥补城乡差距。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建议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的顶层设计,把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建设列入医疗健康领域“十四五”规划。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建议利用AI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的全国应用推广。

中医药:建议传染病防治法中增加中医药防治

发挥我国医疗优势,补齐中医药发展短板,是近三年来两会热议话题,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开展执法检查;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疫苗III期临床试验;科学合理实施“西医师中药处方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增加中医药防治。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建议每一个县都要建立二甲或者三乙类的中医医院。

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认为应大力开展中医“治未病”理念教育,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慢性病治疗,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群众覆盖面。

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建议建立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与指导原则。此外,目前中药注射剂市场鱼龙混杂,应鼓励优胜劣汰。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提到应完善中医药体系,“医”大胆进入细胞,“药”大胆进入分子领域。

癌症及慢病防控:癌症慢病纳入医保话题从未间断

近三年来,两会代表在癌症、慢病早筛查早防控,癌症慢病纳入医保,降低患者医疗负担等方面有较多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王贵齐提到,政府加大投入,对癌症进行早期筛查。

中国工程院院士、放射肿瘤学家于金明呼吁,大病防控的重心前移。

全国政协委员马进提到,因病致贫是扶贫的硬骨头,建议建立基于价值的肿瘤患者医保支付体系。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建议,将胃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纳入医保,推进我国胃癌综合防治水平规范化发展

分级诊疗: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到,分级诊疗制度是新医改以来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某种意义上说,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

全国政协常委、审计署副审计长、民建中央副主席秦博勇建议,在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强化双向转诊,充分发挥医保政策的引导作用。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建议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打通“最后一公里”,他认为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应该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在人才吸纳与储备上,首先要打破目前市属和区属的医疗机构财政、人员在行政隶属上的壁垒。


两会召开在即,“提高基层卫生人才待遇、同...
 

去年两会上,“制定乡村医生差异化补助政策”、“参照乡村教师政策解决村医问题”、“出台国家层面政策,明确乡村医生身份属性”等建言提案仍让人记忆犹新,在基层医疗圈内“一石激起千层浪” 。

那么今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于基层卫生健康发展准备了哪些建议提案呢?小编根据官方媒体报道整理了“爆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实行同工同酬、提升基层卫生人才待遇发展仍是重点

托克前旗员会常务委员马海:工作8年以上者实行同工同酬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医院全院有260多名职工,其中护理人员中,70%为临时聘用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是该旗人民医院多年来辛辛苦苦培养的本土护理人才,有的已经工作了十几年,随着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和周边各个旗区的不断招考,这部分人员现在工作极不稳定。

遂建议:

一是尽快出台一些政策,逐年招考一批护理人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将工作满8年及以上的部分人员给予同工同酬待遇,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安心工作;

三是按照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按核定的床位数拨付经费到旗人民医院,由医院自主择优录用护理人员,提高工资待遇,并缴纳五险一金,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为全旗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福建漳州市政协委员、漳州市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建东提高基层高级职称比例,提升编外人员薪酬待遇

据了解,目前该市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着门诊量大而业务用房不足的问题,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离国家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人才队伍不足。受编制数量影响,政府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医科生难以分配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尽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通过公开招聘编外医务人员,但新招聘的人员往往需要培养几年时间,人员相对不稳定、流动性大。

对此,他建议结合漳州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服务人口数量、交通条件、服务半径及未来城市发展等因素,科学制定漳州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条可行的范式参考。

同时,建议提升人员薪酬待遇,在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比例的同时,可按照医疗技术人员编制内外同岗、同酬、同缴职业年金、同享退休待遇的思路,不断提升编外人员薪酬待遇。为了更好地保障编外人员工资福利,各地财政可对统一招聘的编外医务人员,给予适当的财政资金补助,让编外医疗技术人员吃下“定心丸”,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中医部主任张洪春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在张洪春看来,石家庄患者的确诊过程和流调行程轨迹,都暴露出我国疫情防控的最大短板其实在乡村,这让他陷入了思考:乡村疫情防控的短板其实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短板,那如何去解决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短板问题?他认为应该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纳入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张洪春建议,应从制度上强基层,特别是加强村、镇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建设。

比如,可以建立村、镇卫生人才及上级综合医院人才的双向流通制度,保障村、镇卫生人才能够定期去上级医院进修且进修时可以享受上级医院的待遇,而对于下沉到基层的医生给予保留甚至高于原单位的待遇,来鼓励人才的双向流通。

同时,基层医院的设备配备也要与人才成长和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同步,让村镇的卫生人才有事儿干、能干事儿,且收入有保障,他们才愿意留下来。

四川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卫健处副处长李毅把常见慢病“认定环节”下沉到有条件的社区医疗机构

成都约有380余万人患高血压病,150余万人患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均需要门诊终身治疗。虽然成都从三级医疗机构至社区医疗机构均有参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均可以办理特殊疾病门诊,但“认定环节”仍限定在“三级医疗机构或县级公立医疗机构”。

李毅认为,当前高血压、糖尿病特殊门诊认定环节把社区医疗机构排除在外,是对当前社区医疗机构技术水平的否定,不利于分级诊疗的落实,也不利于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

他建议,把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特殊门诊办理过程中的“认定环节”下放到符合条件的社区医疗机构。

“一是可以减少老百姓在办理特殊门诊时在“三级医院或县级公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间的往返,更便民。

二是有利于培养老百姓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信任和推动分级诊疗的落实,让大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回到社区治疗,从而减轻医疗负担,更利民。

三是可以促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社区管理率提高,让社区卫生工作更实用。”

他认为此举将促进医疗资源更有效地均衡配置。

全国人大代表刘桂芳:合理规划并给予乡村医生编制

据长城网2月25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广平县刘贵芳爱心敬老院院长、乡村医生刘贵芳在过去一年里,走访了广平县及周边县几十个村子,围绕乡村医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她表示,由于保障机制不完善、待遇总体偏低等原因,广大农村地区的乡村医生出现了新老交替断层,大学生几乎无人愿意从事乡村医生岗位。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乡村医生退休工资很少,我们这有一个干了40多年的乡村医生,退休后每月工资只有400多块,可能维持生活都不够,而同样工龄的退休教师可以拿到几千块,待遇差得太多了。”

经过调研走访,刘贵芳精心准备了《关于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不断提升水平,持续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建议》。她建议,合理规划并给予乡村医生编制,纳入体制内管理,建立乡村医生基础工资财政保障机制,让乡村医生在农村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人民代表为人民,我要把这个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让乡村留住乡医,让基层群众小病不出村。”刘贵芳说。

全国人大代表杨林花:提升村医诊疗能力

“乡村医生是紧密联系数亿农民的健康‘守门人’,也是解决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一环,但目前乡镇医疗水平难以满足群众需求,人才缺失、设备不足、环境简陋,必须尽快加以改善。”

作为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杨林花代表围绕大病医保、罕见病治疗、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相关建议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与杨林花代表深入沟通,并专门开展调研。

从各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爆料”来看,关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发展仍旧是他们今年发生的主旋律,关于提升基层医生合理待遇的呼吁将会再一次引发全国关注。

我们期待着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更多的好提案、好建议将这项指示具备更多的可操作性,真正落实下来!

2021年全国两会,您有哪些期盼?欢迎文末留言哦~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