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首破万亿 下一篇: 两部门联合发文: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 在防...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产业
国内医疗物资产能能否满足国内防控需求?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2020-04-10
来源:医卫界传媒
12003
0
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有1500余家,2019年产量是300余万吨,出口100余万吨。我国维生素、抗生素、解热镇痛类原料药产量占全球60%以上,部分产品能达到80%。

  

  在全球防疫物资吃紧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出口支援,为国际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人们也产生担忧,国内的医疗物资的产能是否能满足国内疫情防控需求?在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国内医疗物资生产及储备的哪些短板和弱项?又有哪些应对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4月8日就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积极出口支援全球防疫的情况下,国内的医疗物资的产能是否能满足国内疫情防控需求?

国内防控需求基本满足

  据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介绍:截至4月5日,我国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50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40万只,重点跟踪企业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日产能达到29万个,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日产能1万台,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40万台。

  曹学军表示,当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国内防疫形势依然严峻,防疫物资的需求依然较大。从供需情况看,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呼吸机产能已基本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企业也正在尽力组织扩大出口。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产业链的协调,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精准对接国内外的需求,指导企业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为国内外抗击疫情继续做出贡献。

  在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国内医疗装备生产保障的短板和弱项,下一步将有何推动发展的具体举措?

  工信部: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表示: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医疗装备生产企业已经累计向全国提供医疗装备11.5万余台,其中向湖北提供超过38种7万余台的装备,其中心电监护仪、血液透析机、血气分析仪等大部分医疗装备满足了疫情防控、患者救治需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物资基础。

  但陈克龙也提出,在此过程中也凸显了行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如ECMO等高端医疗装备,国内企业无法生产,有创呼吸机等供给不足,部分产品性能有待提升,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我们正在组织医疗卫生、医疗装备等领域的专家深入梳理医疗装备的短板弱项,研究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和装备瓶颈,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陈克龙说。

  作为全球最大化学原料药生产国,我国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原料药企业保障生产供应?

  与疫情相关原料药,实现逆市增长

  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有1500余家,2019年产量是300余万吨,出口100余万吨。我国维生素、抗生素、解热镇痛类原料药产量占全球60%以上,部分产品能达到80%。

  针对上述问题,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表示,我部全面梳理了原料药产业链,对3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生产调度,解决企业供应链的堵点,推动企业技改扩产、协调物流运输等问题,确保重点产品的生产供应,维护国际供应链的稳定。

  从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原料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原料药生产已全面恢复。受近期物流运输困难等影响,原料药实际出口量较去年减少了20%左右。但与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的原料药,实现了逆市增长。

  曹学军举例说,比如维生素C,我国年产量约1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今年一季度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出口同比增长了10%左右。又如,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国内年产量近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今年一季度产量同比增加20%,出口量增长30%。硫酸羟氯喹全年产量100吨,今年一季度出口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当前各国应对疫情大幅度减少了航班海运能力,出口国际运输困难加大。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与世卫组织、外商协会、跨国药企的对接,重点解决跨国运输等问题,保障国内国际的市场供应。

  疫情发生以来,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医药行业复工复产,保障疫情期间重点药品的生产供应?

  三项举措,保障重点药品生产供应

  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表示,主要是三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防控药物的生产监测。第一时间建立了国家重点医疗物资的保障调度平台,对药品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复工复产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监测的范围从药品来看,从最早的15种药品扩大到了目前的34种药品和78种中药饮片,目前监测产品的产能恢复率已经达到正常水平,大部分产品供应充足。

  二是组织重点药物的生产。密切跟踪新冠肺炎药物研发攻关的进展,在相关药品纳入《诊疗方案》后,确保稳定充足供应实现“药等人”。对重点关注的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等都加大了协调力度,2月初全面恢复了生产。截止到目前,磷酸氯喹日产能达到10万人份,累计生产67万人份;阿比多尔日产能5万人份,累计生产80万人份;法匹拉韦日产能1.15万人份,累计生产了13.75万人份。

  三是加强临床救治中药的生产调度。纳入《诊疗方案》的14种中成药,都进行了及时监测,如连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一些重点品种,企业一直是满负荷生产,库存相对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截止到目前,连花清瘟胶囊日产能达到了200万盒,库存3000万盒,金花清感日产能达到2.6万盒,库存40万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生产调度,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力保障重点药品的生产供应。

  在提升应急医疗物资的储备效能方面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和完善?

  建立统一体系,优化品类、规模,突出产能储备和技术储备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 医药储备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是继保障“非典”、禽流感、汶川地震、甲流等灾害疫情后再一次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也应看到,我们的储备模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在保证适量实物储备的前提下,应更加注重产能储备和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地方储备规模较小,储备形式较为单一,也不适应疫情防控的需要。

  黄利斌指出下一步,为提升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效能,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更加突出生产能力储备和技术储备,确保急时统一生产、快速增产,加大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投入。推动防控药品应急研发和产业化平台,以及应急医疗物资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强药品疫苗、检测试剂、高端医疗装备和防护用品的研发。

  二是调整优化实物储备品类和规模。根据风险评估及时动态更新应急医疗物资分类和储备目录,科学调整储备数量,提高实物储备利用效率。

  三是建立统一储备体系。分级布局物资储备,扩大储备规模与资金投入,引导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扩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

  

  医卫界综合整理

  编辑:高雅

  校对:王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