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跟健康说嗨嗨,跟烦恼说拜拜” 下一篇: 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临床
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有何区别?普通人选哪个?
2020-05-07
来源: 医卫界传媒
10772
0
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有何区别?核酸检测怎样操作更准确?普通人要做检测吗?看看官方怎么说。

  

  4月22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会议提出了做好常态化防控要提升检测能力,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

  5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各地医疗机构实验室建设,尽快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也就是说新冠病毒检测未来或成为常态化,普通人到具备条件的医院就能查。

  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有何区别?核酸检测怎样操作更准确?普通人要做检测吗?看看官方怎么说。

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有何区别?

  中国疾控中心驻黄冈检测队队长、病毒病所曾毅院士实验室副主任张晓光在5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与抗体检测相比,核酸检测更加灵敏,也是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当然无论是抗体检测还是核酸检测,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和假阳性,所以由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综合进行判断。

  张晓光解释,新冠病毒感染人体之后,首先会在呼吸道系统中进行繁殖,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痰液、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断人体是否感染病毒。在感染一段时间以后,一般是7~10天之后,人体会产生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最先出现的是IgM抗体,随后会出现IgG抗体,所以使用免疫学检测方法能够检测这些特异性抗体,判断人体是否感染过病毒。

  “两者的区别,核酸阳性说明标本中存在病毒核酸,意味着感染者可能具有传染性。IgM抗体阳性,说明患者处于感染早期,IgG抗体阳性说明感染过新冠病毒,但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如康复者,一般检测IgG抗体阳性,如果核酸检测阴性,间隔24小时再测核酸仍然是阴性,那提示其不具有传染性。”张晓光表示。

核酸检测怎样操作更准确?

  关于检测准确度的问题,张晓光表示从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实验室的核酸提取,以及扩增检测……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得到很好的质控才能保证检测质量。

  张晓光介绍道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因为采集标本是整个检测的第一步,采集标本的质量对整个检测非常重要,在采集标本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告知被采集对象可能带来一些不适,希望对被采集标本的对象要配合、要忍耐。

  同时还需要询问被采集对象是否有鼻中隔偏曲或者是严重的鼻窦炎这些症状,如果有以上情况,现场工作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改变采样策略,比如采集咽拭子或者深咳痰液,以保证采集标准符合质量要求。

普通人要做检测吗?

  22日晚播出的央视《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连线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吴尊友就此问题进行了回答:扩大检测,早期发现病人,是很有必要的。是否每个人都要做核酸检测?这需要风险评估,没有必要每个人都要做,但来自境外、高风险区,以及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则需要做。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所所长金奇在4月27日国新办召开的吹风会上也同样表示:检测究竟是检多少人,什么样的人被检?我想这决定于我们在某一特定时期的防控策略范围之内实施。

  在现阶段来讲,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之上提出来的检测策略,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

重点人群包括什么呢?

  金奇列举道:比如说感染者,包括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来自疾病流行区的人、有相似临床症状的比如发热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比如在社会公益的养老院、刚开学的学校、医院,这些人作为重点人群,是要应检尽检。

  除此之外,随着复工复产,有一些人员聚集比较密集的,为了安全,提出来检测一下,现在也是尽量满足。

  在5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通知》中明确医疗机构要对发热门诊患者、门急诊中高度怀疑感染新冠病毒患者、入院患者、陪护人员以及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风险。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