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乃至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取得成效之际,香港正在经历着新冠感染第五波浪潮的攻击。港大医学院最新推算,估计现时全港约有440万人已感染新冠病毒(香港总人口约740万),绝大部分人已康复或正在康复中。
最先于南非发现的Omicron突变株迅速席卷全球。其中亚型BA.2迅速取代了BA.1而成为主要的流行株。本次香港的Omicron疫情正属于此亚型,港内此前未发生大规模疫情,因此人们基本没有过往自然感染的免疫保护。
3月22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上传了一篇基于香港的Omicron疫情中疫苗(BNT162b2和CoronaVac)有效性的研究【1】。其中,BNT162b2为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CoronaVac为科兴生产的灭活疫苗,也是我国大陆广泛接种的一种疫苗。Omicron BA.2来势汹汹,在多数人接种科兴灭活疫苗的情况下,本研究为疫情防控以及疫苗接种策略提供直接的数据基础,值得分析与借鉴。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1.不论是哪种疫苗,均能减少重症死亡。
2.两种疫苗的有效性略有差异。
3.由于接种人群以及研究时间,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不论是哪种疫苗,均能减少重症死亡。
本研究基于2021年12月31日到2022年3月8日岛上核酸确诊的病例,将其分为三类:轻到中症,重症/死亡,以及死亡。紧接着,根据这几类病例中的疫苗接种情况,计算各种疫苗的接种情况(未接种疫苗,BNT162b2 1-3针,CoronaVac1-3针)里轻到中症,重症/死亡,以及死亡的几率,从而推算出疫苗有效性。
由于香港在2月中旬宣布轻症应在家隔离,不再到医院就医,所以研究中轻到中症收集截止时间为2月15日,共5474人。剩下两类病例截止到3月8日重症或死亡5294人,死亡4093人。
对于疫苗有效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针对重症/死亡,或死亡,即便是一针的BNT162b2或CoronaVac,都减少了重症的死亡。
其中,三针BNT162b2或CoronaVac对于重症/死亡,或死亡的有效性均在98%以上。
2.两种疫苗的有效性略有差异。
虽然BNT162b2或CoronaVac二者都降低了重症与死亡的风险,但二者的有效性仍然略有差异。
刚刚已经提到,三针BNT162b2或CoronaVac对于重症/死亡,或死亡的有效性均在98%以上。在一针或两针的情况下,两个疫苗有明显差异。
对于80岁以上老年人中防死亡的有效性为例,接种一针时,BNT162b2有效性达到了71.8%,CoronaVac为40.5%;接种两针后BNT162b2有效性为88.2%,后CoronaVac为66.8%。
其它年龄段里,CoronaVac一针防死亡有效性的置信区间上限往往只是接近BNT162b2的置信区间下限。在其他年龄组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
但在60-69岁年龄组中,由于两个疫苗接种一针在此年龄段由于数据较少,置信区间有大范围重合,这也是本研究的瑕疵所在。
这表明,在只打了一针或只来得及打一针时,BNT162b2疫苗有效性可能更好。
接种两针时,两种疫苗的有效性差距有所缩小。但在老年人中,BNT162b2疫苗的优势仍不可忽略。70-79岁老人中两针防死亡有效性,BNT162b2为92.2%,CoronaVac为84.4%。更大的差距在80岁以上年龄组中,BNT162b2两针防死亡有效性为88.2%,CoronaVac为66.8%。
3.本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研究者在文中提到“在本研究中,疫苗有效性,特别是针对重症的有效性可能被高估”。这与香港接种者的特点密切相关。在Omicron变种病毒在2月份传播之前,香港已将新冠肺炎的病例降至最低,但现在经历了大幅上升。在香港,80岁及以上居民中只有约30%接种了两剂新冠肺炎疫苗。(对于所有3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和儿童,比例为70%。)接种了疫苗的人群在面对同样的Omicron感染时,症状可能更轻,这使得他们降低了患重症的风险,使得重症的保护性提高,导致疫苗有效性估值可能过高。
其次,是评估时间。研究里接种完三针疫苗防重症、死亡有效性都表现出了不错的效果。但香港是2022年1月1号才开始第三针接种,到本研究纳入数据截止的3月8日,接种完不出3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原性较低的灭活疫苗对Omicron,是否会更快出现有效性下降?
最后,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本研究也未评估序贯接种对于Omicron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本研究表明无论是哪种疫苗都对机体产生了保护作用,第三剂接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至少在短时间内,两种疫苗对重症和死亡是可以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但基于现实的一些局限性导致的研究的不全面仍需要长期的数据来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