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家养犬猫打过疫苗 被抓伤咬伤也不能大意 下一篇: 如何应对秋冬季高发疾病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管理
中国医卫:道济天下,守护人民健康
2024-09-23
来源:科技日报
4192
0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23年末已超过107万个。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23年末已超过107万个。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烈性、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内蒙古自治区牧民平均预期寿命更是低至19.6岁。“极度匮乏”是当时我国卫生资源的真实写照,2600所医院能够提供的床位平均下来每千人仅有0.15张。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卫生健康事业从羸弱走向强大,中国卫生医疗资源从匮乏走向不断提质扩容,老百姓的就医体验从缺医少药到逐步实现全民医保……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医卫用朴实无华的爱国卫生运动,消灭了一个个影响百年的地方病、传染病;用世界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用大幅提升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可及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新需求……

斗疟疾战脊灰,织密传染病防控网络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显示,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20世纪40年代的3000万减少至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中国凭此获得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疟疾俗称“打摆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疟疾流行的县(区)有1800多个,发病人数居各类传染病之首。面对无孔不入的疟蚊,人们曾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灭蚊,不但未能奏效,还引发蚊虫抗性、破坏环境。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3任务”开展实施,当时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参与其中,她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了640余种疟疾治疗验方。研究瓶颈期,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方法富集青蒿抗疟组分,于1972年发现青蒿素。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通过采取全人群服药、药浸蚊帐、快速诊断等防治策略,1999年,我国1321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2007—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在重点疟疾流行区免费提供抗疟、杀虫药品,开展血检等活动。2009年,全国报告疟疾病例14140例,较2008年下降46.6%。

2011年疟疾防控转向消除阶段,国家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得所有疟疾患者得到及时规范诊疗。我国创建了“1天内报告、3天内复核流调、7天内调查处置”的工作模式,被写入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

这不是中国在既定时间内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成为无“脊灰”国家。对战脊髓灰质炎,中国发明疫苗、强化免疫、加强病例监测,筑牢防护网。

消灭天花,消除丝虫病、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疟疾,有效控制艾滋病、结核病、乙肝、丙肝、血吸虫病等,将麻疹、乙脑等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对战传染病,中国形成了专业、严密的防控网络。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指出,面对传染病,防控监测预警更加灵敏、技术手段更加先进。通过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得到不断提升,公共卫生防护网更加严密。

创新药造器械,让百姓有药可选、有病能医

“去年底,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全球占比达20%以上,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在9月12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及我国的新药研发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用数据说话,他表示,我国新药研发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

《自然》子刊多年前的一篇分析文章显示,2003—2010年,我国提交临床申请的国产新药最多30个,新药审批申请更少,几乎是个位数。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屈指可数,进口药即便过了专利期仍能在中国卖出天价,大多数患者买不起用不上。

如何让老百姓有药可选、有病能医?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数据显示,通过“重大新药创制”与“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我国自主研发一类新药上市数量达到80个,是专项实施前的16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利介绍,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创新产品上市步伐不断加快。今年1—8月,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药品31个、创新医疗器械46个,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23%和12.16%。小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创新药“出海”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创新药认可度不断提高。

国产创新药的涌现,实现了有药可用也奠定了“降药价”的基础。为了让老百姓尽快用上价廉物美的创新药,国家医保局制定了全流程的创新药倾斜支持政策。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表示,很多创新药实现当年获批当年进医保。患者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企业也迅速得到回报,形成再投入、再研发的良性循环。

创新活力让中国科技力量当仁不让地走进了医疗器械高端领域。“部分产品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雷平对此如数家珍,他介绍,第三代非接触式磁悬浮人工心脏、碳离子治疗系统、脑起搏器、创新PET-CT等国产设备不仅有效填补国内空白,还大大降低诊疗费用,让百姓获益。

从治病到健康,“健康中国”照护生命全周期

今年是健康中国行动实施5周年。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等理念已融入医卫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刚刚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不仅包括慢性病患者服务,还包括体重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等涵盖生命全周期的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从2009年人均15元提升到2024年人均94元,公共财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保障作用。”雷海潮说。

健康中国要让每个人都掌握健康技能。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地相关部门开展了高频次健康知识传播行动。权威、专业的声音澎湃而来,推动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7%提高到2023年的29.7%。

健康中国的根基在基层。如今,“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村”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大专家,做高难度手术。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继开展建设,医疗资源分配布局更加均衡、更贴近百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我们要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指标之一,要探索以立法的方式推动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雷海潮表示,要继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健康乡村的建设,大力推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社会共治,把决策部署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责编:孙红丽、杨迪)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