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百白破疫苗接种有变化!这4点调整是关键 下一篇: 感染流感后,尽量在48小时内用药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临床
治胃食管反流,中医分得细
2025-01-07
来源:生命时报
1264
0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典型症状为反流、烧心,不典型症状有咽部异物感、胸痛等。治疗胃食管反流,西医主要使用药物来抑制胃酸分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不少患者反映,长期服用抑酸药效果不佳。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综合内科主任医师  张  厂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典型症状为反流、烧心,不典型症状有咽部异物感、胸痛等。治疗胃食管反流,西医主要使用药物来抑制胃酸分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不少患者反映,长期服用抑酸药效果不佳。

导致这一现象的常见原因有三点。首先,胃食管反流不仅是酸反流,还有弱酸和非酸反流,如果是后两种情况,服用抑酸药作用不大。其次,胃食管反流是胃酸往上流才会引起症状,解决之道在于让胃酸待在胃里不“出格”,而非直接切断泌酸的源头,否则一旦停药就容易反复。更何况,胃酸是胃液的生理性成分,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等。如果一味抑制胃酸分泌,不仅会削弱胃的消化能力,时间久了还可能会增加萎缩性胃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最后,本病与饮食、情绪关系密切,仅靠服用抑酸药物,效果只能“时有时无”。

面对胃食管反流治疗中出现的效果不佳、反反复复等情况,中医药能大显身手。由于胃食管反流表现多样,中医病名需要细分。典型的反流、烧心,归属中医“吐酸”“嘈杂”范畴;胸骨后疼痛,属于“胸痹”范畴;咽部异物感属于“梅核气”范畴,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都有差异。

吐酸。吐酸的病机为“酸由肝木之甚,吐因胃气之逆”。1.“酸”由肝木作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言,“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若五行平和,则体内五味不显;因“酸肝相合”,若见“酸”味,必由肝木之甚。吐酸水者,常由火热克金、金不制木所致。因肺金受肝火反克,患者除“吐酸”外,还可见胸膈烦热等,可用左金丸或(合)黄芩泻白散治之。泻热之外,因食滞而作酸者,当消导助化,可用保和丸;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者,可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土(脾)虚木(肝)旺者,可抑木扶土,以戊己丸合小建中汤或痛泻要方化裁治之;肝肾阴血亏虚、木失涵养者,可用滋水清肝饮、一贯煎等药物平补敛降。2.“吐”因胃气之逆。胃气上逆是指胃的气机逆转向上,可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枇杷叶、柿蒂等和胃降逆以治标。而胃逆之本为脾、肺、肝、胆等脏腑失调,与饮食、外感、情志、本虚等因素密切相关。若脾虚食积,应健脾消积,可用《证治准绳》中记载的健脾丸治疗;若湿热阻滞上焦(包括心、肺)和中焦(包括脾、胃、肝、胆),可用苏叶黄连汤加减治疗;若外邪束表,肺气宣降失常,致胃气上逆,应解表降逆;若情志不遂,肝气犯胃,则应疏肝和胃;若郁热伤胆,胆热犯胃,应清解郁热、降逆和胃,可选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

嘈杂。烧心常指胸骨后有烧灼感,而中医所言“烧心”多指胃脘部不适,为嘈杂之象,在胃食管反流患者中,两个症状均可见到。现代人大多活动不足,又喜食肥甘厚味,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胃病存在多郁、多实、多热等证候。因此,治疗嘈杂时,可用蒲公英或连翘清解郁热,同时应用降气和胃之品,如枳壳/枳实、大腹皮、槟榔、刀豆子、秦艽、虎杖等;对于自诉胸骨后灼热的患者,可视其为上焦热盛,用黄芩泻白散或白虎汤治之;脉沉者可用栀子豉汤宣清郁热。

胸痹。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骨后疼痛,是最常见的非心源性胸痛。若发病日短,痛无定处,其病仍在气分,应以柴胡疏肝散理气治之;若痛有定处,或以刺痛为主,则属“肝着病”(相当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等病)范畴,可用旋覆花汤、颠倒木金散治疗;胸骨后疼痛日久或刺痛者,应视为血瘀之象,可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梅核气。咽部异物感指患者常自觉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是食管外最常见的症状,归属于中医学“梅核气”范畴。梅核气的主要病机为肝肺胃不和,气郁痰阻,胶结于咽,用药可选半夏厚朴汤合宣痹汤。

为防止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大家日常应戒烟戒酒,少喝浓茶和咖啡,少吃过于甜、酸、咸的食物,并避免餐后3小时内平卧或弯腰。另外,由于本病与不良情绪密切相关,生活中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非常重要。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