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会议主办与支持等单位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慢病防控和老年医学等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产业、传媒等领域代表重点围绕“十四五”期间健康中国行动重大慢病防治及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就健康策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慢病管理策略、健康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开幕式
 

开幕式.png



553A7929.jpg


开场嘉宾:宋卫国  

河南省嵩阳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本届大会走进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郑州。我们常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处处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让参会代表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妙,感受中国老家河南的味道,大会特别邀请河南省嵩阳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宋卫国作为大会开场表演嘉宾,现场挥毫泼墨书写大会主题“开放融合 共赢  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笔墨行云流水,赢得阵阵喝彩。



B98A6391.jpg


主持人:张宏民  

CCTV著名新闻主播


       今年是深具历史意义的一年,既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我今天也是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再次受邀,与大家相聚在“第十一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暨医养结合发展论坛”上,共同致敬党的百岁华诞,扬帆奋进十四五新征程。让我们共同携手推进“十四五”期间慢病管理学术交流和知识普及,促进老龄健康事业深入发展,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1629187112585310.jpg


刘维林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目前下设60个分支机构,涵盖了老年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体现出多学科、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有上千名专家学者进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龄协会的专家智库,35年来学会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服务,为提升老年人生活与生命质量服务为宗旨,在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学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上级主管单位和大会组织机构的信任和支持下,学会今年首次主办中国慢病管理大会,未来一定会借鉴前十届大会的成功经验,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将慢病管理大会办的更好,为推进我国慢性病管理和老龄健康事业发展奉献智慧与力量。



4、张晖.jpg


张   晖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一级巡视员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呈现了绝对规模大、速度快、区域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农村老龄化的程度高于城市,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都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列为专章。今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会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慢性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群是慢性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做好慢性病管理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要要求。推进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对于“十四五”时期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5、王陇德.jpg


王陇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名誉会长


  众所周知,在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到总死亡的88.5%,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严峻而复杂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减缓慢性病发病率增长,减少其引发的残疾和早死,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会十年如一日坚持搭建慢病管理学术交流和知识普及平台,探讨慢病管理重点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慢病防控,意义重大,值得点赞。


  我注意到,今年大会还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与时俱进,重点加入了老年健康促进部分的内容,可以说十分及时,也十分必要。希望大家能积极交流,相互启发,总结经验,提出更多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慢病管理和老年健康促进策略和技术,为推进我国慢病管理和老龄健康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健康策略
 

健康策略.jpg


1、孔灵芝.jpg


主持人:孔灵芝

健康中国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多种因素使人民健康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大会诚意邀请到多位重量级嘉宾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从不同视角,为如何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民健康出谋划策。






2、吴玉韶.jpg


吴玉韶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 

主旨发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老龄化影响深刻广泛。它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结构性的,联合国专家认为其不亚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而且影响还在深化中。所以老龄化问题不只是老年人问题、养老问题,而是影响重大而深远的经济社会问题,是真正的“灰犀牛”。二是我国老龄化的严峻性、特殊性。我国老龄化呈现“三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主要集中在本世纪前50年,从2000年开始进入,2013年2亿,2025年3亿,2033年4亿,2052年将达到峰值4.8亿,占届时总人口的34.9%。我国正经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老龄化进程,也深刻改变世界老龄化的版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贵在实施,有三个要点: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的教育,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党政干部,青少年,老年人,但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党政干部。二是完善积极应对的政策法规体系。要增强老龄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使所有的政策适应老龄化社会。三是健全积极应对组织领导体系。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这也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体现,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




3、姚宏文.jpg


姚宏文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任 

主旨发言:《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和规划中持续关注和推进心理健康,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纲要等都对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提出相关要求和目标。

  近年来,我国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体系不断健全、规范标准逐步完善、管理水平得到优化、专业队伍进一步扩大、技术能力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依然任重而道远:一是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精神卫生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二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与国内相关行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给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时刻,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正式成立,是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中心将以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来推进全民健康,打造“四梁八柱”,立足“当好参谋助手、引领行业发展、整合资源平台、提供优质服务”。




4、蔡金明.jpg


蔡金明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主旨发言:《贯彻新思想践行新理念,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三明模式》


  三明医改起于2012年,着重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医疗行为与医学本质不尽相同的问题。医改紧紧围绕一个目标: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整治“以赚钱为中心(治混乱、堵浪费)”到“以治病为中心(建章程、立制度)”,再到构建“以健康为中心(治未病、大健康)”,积极探索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政府办医责任体系、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健康管护组织体系、健康绩效考评监督体系。

  医改关键是抓住“六个头”:1.管好医院户头。政府承担医疗机构的建设责任,为公立医疗机构基建、大型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买单,把医疗医药医保作为公共产品向人民群众提供。同时,实行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年薪制,年薪由同级财政承担,加强医院运行成本的预算和管控,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2.斩断药品抽头。持续挤压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水分,斩断灰色的利益链条。3.用好基金寸头。充分发挥好医保杠杆、引擎、纽带作用,用好用活医保基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让有限的财政投入发挥最大健康效益。4.激励仁心笔头。医护人员是改革的主力军,要通过改革,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提高他们的薪酬收入水平,才能让医务人员回归看病角色。5.减少病人床头。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一手抓医疗一手抓预防,推进医防协同融合改革。6.延长健康年头。努力让患者少生病、晚生病、不得大病重病、延长健康寿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慢病管理
 

1628843186450309.jpg


1、.jpg

孔灵芝    王松强    徐 玲    吴 静   申子瑜    蔡金明    (图)从左往右




1、徐玲.jpg


徐  玲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纪委书记、研究员


  我国在慢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慢病防控体系初步建成,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建立,创建了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形成了相对统一的三级慢病防控体系。截至2019年国家已经建立了488个国家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覆盖了17.1%的区县。二是居民健康的意识不断提高,居民的吸烟率、经常饮酒率比率都在降低,自我监测比例增加。同时居民健康水平也不断提高,因重大慢病导致的过早死亡以及因慢性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都在减少,慢病防控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目前慢性病管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和面对,比如说全科和专科的互动,医师和患者的互信,在慢病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基层服务机构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医防融合、分级诊疗、三医联动的全健康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所以建议下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基层机构和医院以及城乡自治组织之间的协调和协作。第二是通过加强基层机构的专项专科能力建设以及社区医院的建设,特别还要加强信息化的利用,来提升基层的防控能力。第三通过推进医联体建设来加强慢性病管理利益共同体的建设,统筹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来提高慢病防控的整体效率。




2、吴静.jpg


吴  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


  纵观全球历史,慢病监测已经超过了300年,我国也有几十年的历程,后疫情时代改变了我们很多工作模式和理念,但疫情前已经确定的慢病防控目标不会降低和延后,但有效工作窗口期却在缩短,所以慢病防控工作必须要求提速发展,而慢病监测工作是根本,也要求必须提速发展。

  要实现目标应抓住几个关键引擎:一是法律引擎。去年6月1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22条提出要建立慢病的防控与管理制度,对于慢病监测也有明确要求。二是政策引擎。习总书记对于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发展有明确指示,对于慢病监测工作从政策上也有很强的推动。三是规划引擎。比如五中全会的规划、2035年的远景目标……实现具体目标有很详细的施工图,慢病监测要顺应施工图要求来推进。四是实践引擎,在疫情中一些制度、体制的优势和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非常宝贵的财富与法宝,比如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等,对于慢病监测提速发展都是很可贵的经验。最后是技术引擎,云大物移技术在疫情期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慢病监测方面的提升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如何用信息化和慢病监测手段来提升慢病管理?可以凝炼为管理、协调、技术、能力。后疫情时代对慢病的监测功能定位要有更清晰、高层次的认识,要考虑疫情带来的启发,传染病和慢病监测工作不能分开,传染病监测和慢病监测应该共同构筑起我国公共卫生监测的坚强底线和防护网。




3、蔡金明.jpg


蔡金明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三明做到三个“一”来管控慢性病:一是建立了一个慢性病一体化、规范化管理平台,对符合慢性病对象按照分级、分类、分标、分片进行管控。为了激励这项工作,政府专门拿出5000万设立了慢性病管控考核奖励基金,年终对所属的各县市区总医院进行考评,专门对慢性病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励。奖励金在扣除了必要的劳务成本、财务成本外,可以进入到总医院的工资总量中来对医务人员进行分配,医务人员除了看病可以拿薪酬,做健康管理、健康管护、健康促进都可以计算工分,都可以领取报酬。二是医保制定了一个政策。允许高血压和糖尿病可以登记两个特殊病种,一方面引导患病者主动治疗就医,另外一方面也减轻了患者负担。对城乡基层确定的6类慢性病由医保出钱免费提供39种基本药物,今后根据医保基金情况,还会逐步扩大项目内容。三是探索一个医防融合机制。2019年市政府出台了一个重点围绕疾控机构来开展的工作,主要想将疾控,将其它公共卫生机构跟总医院融合起来,这项工作在去年,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后,疾控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到医院当中,快速反应、快速联动、快速防治,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4、王松强.jpg


王松强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


  在各级卫健委领导下,郑州市疾控中心开拓思路,创新做法,将健康管理理念引入到慢病管理当中,为慢病管理增加了动力和活力。一是抓基础监测,基础监测对于慢病管理非常重要。二是科学有序地开展慢病评价和评估工作,关键就是疾控参与对慢病的健康管理、健康干预工作。从2018年开始,郑州市疾控中心加挂了郑州市健康管理指导中心的牌子,构建了以疾控中心、二级医疗机构和基层社区服务中心组成的三级健康管理体系,把医防真正结合起来,在新常态下充分发挥三级健康管理体系的作用,把慢病管理列为三级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郑州各级疾控机构队伍得到加强,人员培训的到加强。原来属于郑州市的185个编制现在增加到300个,将市直机关医务人员充实到疾控中心,各级疾控机构通过新常态化以后,全市增加了390多个编制,加强疾控机构和慢病管理工作。以后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携手起来,真正实现医防融合、协同,共同应对当前慢病管理挑战。




5、申子瑜.jpg


申子瑜  

金域医学高级副总裁


  我们的定位是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补充,宗旨就是帮医生看好病。但这次疫情爆发之后我们发现还可以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因为我们主要做检验和做病理,核酸检测是强项。广州发生疫情以后,我们一天能够做到90万管的检测,如果90万管按10个人1管计算就能够检测900万人,这次广州筛查了9亿人份,可以说第三方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也很高兴参与到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中,以往我们也跟疾控系统有很多的合作,包括流行病调查、慢性病调查等方面,因为我们全国有采样人员、物流人员、有检测人员,如果跟实验有关的东西完全可以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更好地让我们发挥作用,协同公共卫生、协同政府做好公共卫生的防护工作。

  结合人口老龄化,我们也期待能探索一些新的模式,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政策怎么去协同、支持,希望未来国家在政策方面能够越来越开放,未来的工作也会越做越好。

健康城市创建
 

1628844464838312.jpg


1、陶茂萱.jpg


主持人:陶茂萱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原副主任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居于世界中等偏上水平。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大陆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9%。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十四五期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面临一系列“城市病”问题,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蔓延等问题也接踵而至。面对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爆发怎么办?很重要的策略和手段就是健康城市建设,我相信健康城市建设对解决这两个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吴敬.jpg


吴   敬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 

主旨发言:《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健康城市建设及评价》


  健康城市重点建设领域包括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文化,培育健康人群。基本建设模式为“6+X”模式:一是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二是制定健康城市发展规划;三是开展“健康细胞”建设;四是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五是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六是开展建设效果评价;X是推进特色建设。强调各地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环境、文化特点等,结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富有特色、群众认可、美丽宜居的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

  指标体系考虑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专家们认为这些指标是各地健康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时,一是要按照指标开展工作,二是要结合自身特点,着力解决当地突出的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整体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从2018年全国健康城市评价结果看,各地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健康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等领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参评的37项指标中,33项指标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其中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每千人食品抽样检验批次数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3项指标增幅超过15%,29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值,24项已超过2020年国家目标值。参评城市(区)人均预期寿命中位数达到79.15岁,婴儿死亡率降低到2.8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到4.07‰,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8.88/10万,城市人群健康水平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梁万年.jpg


梁万年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 

主旨发言:《城市健康指数评估与健康中国建设》


  我们总体是基于健康中国2030战略来开展城市健康水平评估,重点凸显两大维度,一是人,二是城市。清华健康指数的特点:一是在维度上体现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二是更加关注个体行为和城市空间的感性;三是主要依托新手段,利用一些可获得的大数据来实施相关评价。

  第一次评价的80个城市涉及到27个省,覆盖了5.5亿人口,GDP的规模近60万亿,占比56.7%。城市健康情况可分为五个类型:引领型、优制型、平均型、发展型和追赶型。总体情况:过半城市健康指数低于平均水平,引领型城市也存在短板和提升空间,城市健康格局并不均衡,存在明显的中部地区塌陷现象,特大、超大城市健康水平相对领先,但大城市也呈现两极分化,经济发展水平分档,城市健康和经济呈正相关形式,经济发达城市的健康指数就高,反之亦然。

  通过总结和评价,我们获得几点启示:一是健康城市的定义是随时间发展不断演变,健康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所以强调健康城市建设更多强调改进的过程,不是仅仅评价和追求健康的结果。二是健康城市评价方法应该是动态的调整模式,评价维度上着重突出贯穿政策、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全生命周期特点,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设计相关评价内容。三是要做好城市的评价工作,可更新的、高质量的、精细化的城市发展和公共卫生数据是关键,也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基本保障。四是围绕具体政策实施来开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评价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相关政策。五是社会公平和公众参与本身就是健康城市评价的重要部分,所以评价工作要针对广泛的工作场景和社会场景。




4、廖文科.jpg


廖文科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巡视员 

主旨发言:《关于健康学校建设及其指标体系的思考》


  健康学校是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系统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推进健康中国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先后制定了《无烟学校建设指南》、《营养与健康学校指南》。

  健康学校建设的重点任务:制定学校健康政策、打造学校健康环境、完善学校健康服务、营造校园健康文化、培育健康师生群体。健康学校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五方面:(一)健康政策:组织领导、政策制定、日常管理;(二)健康环境:包括安全环境、生活环境、教学环境;(三)健康文化:包括校风建设、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四)健康服务:平安校园、卫生服务、心理咨询;(五)健康人群:体质健康、健康素养。

  我们要将各指标体系细化为分值,形成综合评分体系,以中小学校为重点,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作为评价健康学校建设成效的基本依据,作为评价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的重要指标。把达到健康学校标准的学校比例作为申报健康城市或健康乡镇的前置条件(健康学校纳入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总体部署)。

  教育部门把健康学校建设作为落实“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的重要内容和区域考核指标。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和下发健康学校建设指南或规范,推动健康学校建设,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奠定基础。


>>15日下午

医卫界直播教育平台启动仪式
 

3、启动仪式.jpg


未命名-3.jpg


未命名-1.png


  医卫界,是深耕于卫生健康领域十余年,集医疗行业政策、健康资讯、慢病管理、医院管理、医学传媒、品牌活动、融媒体矩阵、患者健康教育、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企业社会责任及公益项目等服务于一体的医疗卫生领域综合性资源平台。

  平台以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促进全民健康为己任。在国家卫健委相关司局的悉心指导下,在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在内的多个专业机构、学协会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下,平台成功运营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如“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妇女儿童健康素养提升计划”、“健康中国行·全民慢病防治素养促进行动”。依托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千家各级医疗机构、数千家各类学校(幼儿园)及疾控系统、健康教育系统、妇幼系统、居民社区等开展实施了系列形式多样颇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并广泛动员多位知名公众人士参与助力,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保利威是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直播技术平台。深度服务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通过领先的无延迟直播技术、视频加密体系,为众多名校及教育、医疗机构提供了优质的在线直播服务。其中服务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新东方、好未来、黄冈中学、衡水中学、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药集团、老百姓大药房、美敦力等教育和医疗机构。2020年疫情期间为8000万学子搭建空中课堂,5天内为江西省教育厅“赣教云”700万名学生开启网课之旅 ,创下教育领域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记录1129万,被评为停课不停学突出贡献奖,2020,2021连续两年被评为企业直播服务商排行第一名。

  十四五开局之年,为进一步做好健康科普,促进医卫专业人员的能力提升,医卫界携手保利威视频云,共同打造基于“5G+AI”技术的新型直播教育平台,通过新技术赋能,为推动医疗卫生行业良性发展,维护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贡献力量!




2、白剑.jpg


白   剑

保利威总裁


  当前,视频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常态化”传播方式,正不断地改变及优化着传统信息交互模式,保利威作为国内领先的视频云服务商,正在通过云计算技术,以高并发、无延时的技术优势,开展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实时化通信、模块化直播服务的全新探索。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基于此,我们携手深耕于卫生健康领域十余年的医卫界,发挥双方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同打造“医卫界直播教育平台”,该教育平台将基于“5G+AI”技术,注重视频直播与医疗行业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希望一方面面向大众人群开展更高效的健康科普传播,另一方面也为医卫专业人员的培训、交流,提供更便捷、可及的途径。共同为推动医疗卫生行业良性发展,维护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贡献力量!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