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残率、死亡率较高。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落脚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与延缓。
“主动和被动吸烟都显著增加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双重风险因为吸烟而加剧。”11月13日,在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烟草使用与糖尿病信息交流会上,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首席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学科带头人李光伟教授强调。
糖尿病防治形势日益严峻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代谢病防控室的负责人李剑虹研究员介绍,作为四类主要慢性病之一,我国糖尿病的防治形势并不乐观。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2021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约为1.4亿。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医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糖尿病地图》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自1979年以来呈总体上升趋势,且仍处在一个快速增长阶段,短期内不会出现平台期或者下降。
糖尿病患病率的迅速上升也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有学者估计,2020年-2030年间,我国糖尿病总费用将从2502亿美元增加到4604亿美元,年增长率为6.32%,糖尿病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也将从1.58%增加到1.69%,增速将超过中国经济的增速。
与严重的糖尿病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相对应的,我国糖尿病的疾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疾病防治形势极为严峻。2018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8.0%,治疗率为34.1%,控制率仅为33.1%,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想要改变这个状况,需要我们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通力合作,切实建立医防融合和医防协同的有效工作机制并有效运行。”李剑虹研究员表示。
“用尽现有治疗手段,只能使部分人治疗达标,且只能降低或延缓,不能根治和改善已发生的血管病变。”李光伟教授指出。
戒烟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烟草使用及二手烟可以导致糖尿病,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越高。
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王辰院士和英国牛津大学陈铮鸣教授的研究团队共同牵头完成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显示,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城市男性吸烟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升高18%;农村男性吸烟者发生糖尿病风险升高10%。
另一项在中国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吸烟量增加,空腹血糖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均呈上升趋势;随着戒烟年限增加,空腹血糖和HbA1c均逐渐下降。
李光伟教授指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环节。吸烟可使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长期吸烟还可引起脂肪组织的再分布。上述因素均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影响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的合成,抑制胰岛素的生成。尼古丁是造成烟草成瘾的主要因素,尼古丁摄入导致葡萄糖代谢改变和血糖升高,被认为是吸烟引起糖尿病发生风险升高的原因之一。
“主动和被动吸烟都显著增加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李光伟教授强调,戒烟不仅会减低发生糖尿病风险,而且有益于减少糖尿病人群心血管并发症和癌症的发生。
2011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每年只有约6%的吸烟者成功戒烟,糖尿病患者戒烟更难。有研究者发现高血糖增加患者对烟草的依赖。“没有什么人不能戒烟,只需要一个无可辩驳的理由,联合药物和行为干预,可将戒烟成功率提高到70%-100%。”李光伟教授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