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季万物复苏,诸多致病微生物也随之活跃起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人们起居稍有不慎,就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适应能力较差的一老一少及体弱人群。
中医把现代医学中发病较急、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传染病统称为“春瘟”,其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时行疫邪猖獗,趁虚侵袭人体。中医认为,温邪上受,肺先受之。春瘟的特点是发病突然、热象偏盛、容易伤阴、传播极快,百姓形象地称之为“火烧肺”。
冬春之交,自然界之所以有“温邪”,是因为春回大地,阳气渐升,且春季多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耗气伤津,侵袭人体上部和肌表,导致皮毛腠理疏松张开,津气外泄。天人相应,人体经过一冬的蛰藏,五脏六腑积累的阳气郁久本易化热,入春后阳气随之向上、向外升发。肺为华盖,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外热与内热在肺脏交织,热邪壅肺,生理机能失调,表现出咽喉干燥疼痛、眼红眼涩、鼻腔烘热、咳嗽咯黄痰、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上火”证候。由此可见,春季养肺的重要性不亚于养肝,尤其要做好以下两点。
注意防护。中医认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是指四时不正之气,春应木,风为木气,是百病之长,具有变化无常、发病急骤的特性,并喜欢挟带“私货”——寒、湿、热等外邪,形成我们常说的风寒、风湿、风热等。春季疫疠邪盛,预防之道重在避开处于“锋芒”时的外邪,不去正面迎敌。具体包括外出佩戴口罩,少到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肺主气、司呼吸,室内定期开窗通风透气,拒绝“二手烟”,保持空气清新;肺为娇藏,不耐寒热,适时添减衣服,注意“春捂”,勿过早减衣等。
固护正气。“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充足的肺卫之气如同人体无形的“金钟罩”,可通过实皮毛、固腠理来防御外邪。其一,食补养肺。“四季脾旺不受邪”,且脾(土)为肺(金)母,培土可生金,日常可多摄入一些温和柔润、具有健脾养肺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银耳、薏米、百合、莲子、萝卜等;少食酸味、涩味、寒凉、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以调养肺脾之气,加强其卫外能力。其二,睡好养肺。肺朝百脉,在十二经脉子午流注中,肺经当令时间在寅时(凌晨3~5点),此时气血由阴转阳。肺经运行时,需保证人体处于深度睡眠中,以便气血重新分配,维持身体健康状态。其三,运动养肺。早上7~9点太阳出来了,阳气逐渐旺盛,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慢跑、太极拳、呼吸操、跳舞等有氧运动,可达到养肺益气的目的。其四,情志养肺。春季气候多变,气压较低,容易使人心情郁闷、烦躁,故有“伤春”的说法。中医认为“肺在志为悲”“常笑宣肺”,发自肺腑的开怀大笑可使肺气布散全身,推陈出新,达到养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