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黄晓军荣获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杰出服务奖 下一篇: 徐小元教授:肝病防治管理实践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医卫人物 > 医术人生
宋纯理教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
2019-12-04
来源:慢病管理网
6631
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社区诊疗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多学科合作不够紧密、规范诊治程度不高等。

  在2019年的“第十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上,中国老年医学会骨与关节委员会宋纯理教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诊疗指导原则进行了重点介绍,他指出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1版&2017版)为基础,探索三级医院与社区联动,构建骨质疏松症转诊模式,建立一支规范诊治的专业化队伍。

何为骨质疏松症?

  最新修订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对骨质疏松症在社区的筛查、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分级诊疗和社区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骨折、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5.1宋纯理_副本.jpg

△中国老年医学会骨与关节委员会宋纯理教授

预防跌倒 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

  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等。增加跌倒风险的前三位因素分别为:肌肉无力、平衡障碍和步态失稳。

  环境因素:光线昏暗;路面湿滑;地面障碍物;地毯松动;卫生间未安装扶手。

  自身因素:年龄老化、肌少症、视觉异常、感觉迟钝;神经肌肉疾病;缺乏运动、平衡能力差、步态异常、既往跌倒史;维生素D不足、营养不良;心脏疾病、体位性低血压;抑郁症、精神和认知疾患;药物(如安眠药、抗癫痫药及治疗精神疾病药物)等。

  步态和平衡能力的评估方法:“起立-行走”计时测试:非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行性强,简单易行的躯体能力评估方法,可用于筛选骨折风险增加的患者。结果判断:如果完成测试的时间超过10~12秒,则提示活动能力显著下降,需要进一步评估。

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可作为判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首选的检查方法。常规胸腰椎X 线侧位摄片的范围应分别包括胸4至腰1和胸12至腰5椎体。

早期筛查必不可少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定量超声测量

  定量超声(QUS)

  测量部位:跟骨是唯一有效部位。

  结果分析:所得T值不等同于DXA的T值,若T值低于-1.0SD,推荐进行DXA骨密度检测。

  临床价值:骨质疏松风险人群的筛查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诊断主要基于DXA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DXA测量的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指标。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症检查项目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和骨骼X线影像。

  骨质疏松可由多种病因所致,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前,一定要重视和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

640.webp (1).jpg

  骨转换标志物(BTMs)是骨组织本身的代谢(分解与合成)产物。骨标志物的测定有助于选择干预措施,评估骨折风险,判断骨转换类型,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预测骨丢失速率,了解病情进展,监测药物疗效及依从性。

分级预防 全程管理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分为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初级预防针对具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防止或延缓发展为骨质疏松症,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二级预防针对已有骨质疏松症或脆性骨折者,避免发生骨折或再次骨折。

  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状况的治疗,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防控和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骨质疏松症预防控制的能力。

  分级诊疗有助于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实现合理就医、规范治疗和全程管理,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及所致病死率。

  

  编辑:王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