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梁廷波:加强医保医疗公共数据互通共享 下一篇: 委员王松灵: 落实“5+3”为主体的医学...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全国两会医卫资讯
全国两会 |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两会”高频词,代表委员有哪些重要建言?
2020-05-26
来源:医卫界传媒
15794
0
经历抗击疫情的战斗,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完善、修补公共卫生体系重要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坚决守护人民健康的理念再次得到彰显。

  

  经历抗击疫情的战斗,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完善、修补公共卫生体系重要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坚决守护人民健康的理念再次得到彰显。除此以外,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这一问题,从人才培养、基层医疗建设、疫苗研发等方面建言献策。

timg (1).jpg

  王辰:建立健全医学人才培养体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表示,这场大疫之后,要从三方面完善公共卫生体制。在经历这场大疫之后,针对如何更好地完善公共卫生体制,王辰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真正吸引优秀人才从医,还要有良好的教育体制来培养这些人;加强医学研究,进一步构建医学创新科学体系,可以设立一个国家级医学健康科学基金;注重医防结合,只有医防融合起来,才能够有力地应对重大挑战,发挥它的作用。

  朱同玉:完善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疫苗研发绿色通道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认为,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建设“绿色通道”机制。

  他建议,首先,建立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的战略储备库。

  其次,在免疫保护机制清晰情况下,允许采用替代性指标以取代攻击保护试验,以尽快推进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并允许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允许开展病毒攻击的临床研究,从而大幅度加速疫苗研发、降低研发成本,激发创新型疫苗的不断涌现。

  他认为,在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情况下,应允许开展疫苗0期临床研究,测试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将风险降到最低,加快疫苗研发速度、降低研发成本,而可能带来的风险极为可控。从而,让人群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保护,让疫苗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郑奎城:打通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单位之间的协同衔接形成“合力”

  “根据疾控部门统计,在健康习惯逐渐养成的过程中,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是大幅度降低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疾控中心主任郑奎城说,打通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单位之间的协同衔接,有助于在疾病病理研究、流行病学监测、预防知识普及上形成“合力”。

  葛明华:给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开出智慧病房的“小处方”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给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开出智慧病房的“小处方”:

  在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可以明确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发热诊室和隔离诊室;

  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建立标准规范的预检分诊、挂号、支付、门诊、配药、检查、留观等一条龙服务的发热门诊;

  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建立平时可用于常规诊疗,重大疫情时可以迅速转变为能整体隔离、集中收治的传染病楼或病房。

  陈香美: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强力保障医疗防护物资储备

  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国家重点学科肾脏病科名誉主任陈香美建议:

  第一,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强力保障医疗防护物资储备和建设。

  第二,切实加强医护人员安全保障,将医护人员人身安全作为医疗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的重大安全责任。

  第三,对于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一线的医务人员,给予更优厚的物质补偿和更高规格的精神奖励。

  第四,给予医护人员合理、有尊严的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

  第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吴浩:发挥基层医疗作用,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疫情暴发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第一时间驰援武汉,帮助当地开展社区防控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吴浩认为,联防联控机制的实质,是疫情下家庭医生制度基础上的创新性实践和尝试。

  在他看来,要发挥基层医疗、社区街道“毛细血管”的作用,以开健康讲座、家庭医生随访等方式开展公共卫生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促健康中国“提质升级”。

  对于今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推进方向,吴浩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次疫情暴发我们了解到危险是时时刻刻的,在今后要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首先要加强筛查工作,其次要加大对辖区易感人群的宣传保护,最后要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

  

  来源:新华社、央广网、中国网、界面新闻

  编辑:高雅

  校对:王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条评论